一九三七年西路红军28000多人,在甘肃河西走廊遭十几万马步芳军队的围攻,终因弹尽粮绝,除极少数将士突围外,大多战死,余7000多人被俘押回西宁。一九三九年又将400人押解至循化县赞卜呼黄河南岸,组建工兵营,在循化县内的赞卜呼、建设堂、宗吾、占群等地被强制伐木垦荒,开挖水渠,修建清真寺,盖房建水磨等。大部分红军战士死于劳役,少数人逃离,极少数人被当地撒拉族群众收留。一九八七年循化县将赞卜呼村改名红光村,经青海省海东行署拨专款择地修建西路红军纪念馆,并建塔树碑为之纪念。
清明节的早晨,
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,
捧着美丽的鲜花,
迎着濛濛的细雨,
前往红光村,
拜祭西路红军烈士。
仰望着高耸的纪念碑,
镌刻“红军精神光照千秋”的金色碑文时隐时现,
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,总是抹至不去,
肃穆的松柏沙沙作响,
似诉着您们昨日遭遇的苦难……
历史怎能忘记——一九三七年,
那血与火的日子,
为了拯救中华民族,
北上抗日救国图存,
您们毅然离开亲人,绝不回头,
坚定的信仰和革命的精神,
支撑着您们爬雪山、过草地、走过二万五千里;
历史怎能忘记——一九三七年,
河西走廊的那场悲壮战役,
您们已经人困马乏,
您们已经弹尽粮绝,
但您们拼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,
终因寡不敌众……
暴虐的军阀马步芳
不顾抗日的呼声、国人的声滔,
凶残的马匪强押着您们作苦役,
给他们伐木开荒,建房开渠,
用您们流血的双手养育着他们。
有多少人,被百丈高的树木砸死;
有多少人,被饿死在炎热的开垦的千亩荒地里;
有多少人,被冻死在寒冷刺骨的黄河边的水车旁,
有多少人,不忍折磨奋力抗争被马匪兵活活打死;
仅有的二十四人被善良的撒拉人收留才得以幸存。
可歌可泣的西路红军战士,
您们最小的才十二岁,大的不过二十岁呀!
您们受尽的苦难,
亘古流淌的黄河也难以叙说。
可亲可敬的西路红军战士,
共和国的英雄们!
在您们面前,
我们既使献上天上的蟠桃和桂花酒,
也是很苍白的。
但可告慰您们的是
——人民共和国已经站立起来了!
人民共和国已更加强盛了,人民生活也更加富裕了!
红光清真寺的屋脊、砖雕上的五角星、镰刀和锤子,
依然在阳光下闪耀,
铭刻着您们的历史功绩啊!
共和国的人们,
永远,永远怀念您们。